《华严经》第二卷的开端,展现了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的境界。老子所谓「有容乃大,无欲则刚」,也在这段经文中体现。经上讲的「大忍」,就是真忍,是用真心的忍,真心心量大,无所不容。唯有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,才有如此大的心量。而此境界是本有的,不是学来的,也不是渐渐得到的,所以佛才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我们本来是大忍,本来是佛,与毗卢遮那佛、阿弥陀佛一样,现在会变成这样,是因为迷失了自性、真心。而佛法教学无他,只是帮助众生恢复本来面目而已;除此之外,佛确实无有一法可以教导众生。所以圣凡、生佛,就在一念迷悟而已。佛常叹惜迷惑的众生为「可怜悯者」,就是因为迷失自性,所以心胸狭窄,不能容人,甚至于两个人相处都有意见,都合不来,真是可怜悯到了极处!
, [* H5 O5 ~/ s' E+ _8 s: i+ P7 Y) w% |# @5 L2 F* ^- z8 V
《华严经》一开端展现出,尽虚空、遍法界各类的杂神众,有善神、恶神,有十法界的八部鬼神,还有诸天天王等,共一百七十五个不同的族群。真是无所不容、无所不包,此心量多么大!我们也要恢复这样的大心量。若不能容忍,与人结怨,造成冤冤相报,你障碍别人,别人就障碍你;你破坏别人,别人就破坏你,造什么因就受什么果报,果报通三世非常可怕。所以,你包容别人,别人包容你;你帮助别人,别人帮助你,是永远不变的真理。这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现身说法,展示给我们看,让我们去体会。
+ w/ G/ C+ ^3 q9 U7 W7 I1 i) Y5 _2 y1 x9 ^
佛菩萨伟大之处,在于从不与人为敌,连对极恶的恶鬼也尊重爱护,因为知道是同一根本,同一自性。曹植说:「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同根生,这个根就是真如自性。- L- { x& {( l
6 m2 X+ o# a' ~# s0 h. _3 U, K
一个族群不能包容其它族群,就会有族姓之间的械斗;一个国家不能包容其它国家,就会发生战争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心量一定要大,起心动念都要想到一切众生,要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才能消除一切误会、矛盾、隔阂、歧见,世界才真正得到和平安定。若念念只为自己的利益,忽视对方的利益,忽视人类整体的利益,纵然天天喊世界和平,也只是一句口号,不能落实。因此,心胸狭窄之人无法解决问题。世界上各个族群、国家的领导人,一定要拓开心量,念念为全世界一切苦难众生着想,安定和平才能落实。/ [2 | W- O5 s n. N# m7 c
2 J9 ^$ I t/ n9 T+ J
假使人人都想到地球上一切众生的利益,问题依旧不能解决,因为心量还是太小。我们只爱护这个地球,不爱护其它星球,将来还会爆发星际战争。所以心量要扩大,要学习佛菩萨,起心动念关怀尽虚空、遍法界,一个众生都不舍弃。倘若没有这么大的心量,怎么能做到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?心量狭小,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下,每天发愿,岂不是侮辱自己,欺骗佛菩萨?那是打妄语。说得很好听,做得全是背道而驰,那是造业,所以古德常说: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学佛还会堕地狱,原因就在此地。6 S7 _* i, q) A; x6 D8 `
% x0 @# {* a2 u不研教之人做错事,还情有可原;我们天天研究佛理,对这些道理没搞清楚,还迷在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中,这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。我们能从此地醒悟过来,就是真正觉悟了。此时读《华严经》才真有受用,思想观念就转变了;这一转变,就是「入佛知见」。明了十法界依正庄严,本是同根生,就是佛知佛见。0 a$ X7 E/ G( Q d: C( U' ~ |
3 u& S/ `6 }' F: E, b
《地藏经纶贯》中,青莲法师讲:「无相无名,绝思绝议」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的义理与精华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若是体会到这句话的真实义,思想观念、言语行为就会转变,转凡成圣。懂得一分,转变一分;懂得二分,转变二分,转变的角度大小,与理解的深度成正比。这也能做为考量自己修学功夫的方法,果真有进步,心地会日益清净,智慧会日益增长,烦恼也会日益减轻。到烦恼轻、智慧长时,世出世间一切经论展现在面前,无量无边的义趣自然涌现。所以,真修行就是在心理观念上做一个大转变。7 C2 {. u$ l" X; C) k5 M
+ f( m, t6 p& J, A- L7 K; W
我们是迷惑的众生,转变唯一的依靠就是圣教,依靠圣教指导的方向与目标,认真做转变,转识成智,转烦恼成菩提,转生死成涅盘,转迷成悟,超凡入圣,我们要做这个工作。对于有缘的众生,也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转变;虽帮助众生,但心地依旧保持清净,绝不着相;着相就会生烦恼,心就被污染了。佛菩萨教导一切众生,能保持清净心,不被污染,众生能转变思想观念,赞叹欢喜;不能转变,心底依然清净,不落痕迹,这正是《般若经》所讲的「三轮体空」,所以佛菩萨永远自在,永不退转,道理在此。; H0 @6 }/ ^) ~, F9 ^! E, E; y
% @: W% N9 I4 v6 c' B# F4 @我们修学进得少,退得多,就是念念被污染。教导别人,人家肯接受、有进步,心生欢喜,这被欢喜污染了;反之,人家难以接受,或者不能做到,甚至所作所为与所教的完全相违背,就生烦恼,这被烦恼污染了,污染就会退转。若能做到《金刚经》上的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心不受污染,就不会退转了。
0 ?4 F" [, c& ]' ^( A
& G! h& v$ X b6 }- z佛教导我们的,句句都是真实语,要依靠佛的教诲,自求多福。真实的福报就是帮助一切众生,就是认真努力修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这是懂得自求多福之人。希望大家对大经里的教诲多加留意,则一生受用无穷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