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毓先生祖上是在旗的满人。 , L5 o3 U" @/ ~! h3 _' w
8 g% N6 g, U$ O& {5 @ 他若是早生个几十年,必能同他的先人一样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,锦衣玉食,直至老死。
. r. |5 b* |* }. ^9 S+ V' V4 w- s( l- ^5 h
可惜他生在了民国,家族的势力与风光如同他幼年时当玩意儿的珠玉玛瑙翡翠碗,丢开手就再找不回来。
7 T0 M; V1 ~+ I( v* _5 j( M. z4 L
到小毓先生十五岁那年,雕梁画栋的大宅子终至败落干净,一砖一瓦也尽数变卖。失去栖身之所的人自是要各谋生路,能跑多远跑多远,省得被不识人间疾苦的大少爷缠上,平白多个累赘。 ; y @! C3 R/ S+ ~0 L1 V
9 J1 l4 B( |* U: G" U 其实小毓先生并非如旁人想的那样,是个万事不能的废物。在那些衣食无忧的日子里,他学过不少本事。 # T* T/ i& b% b6 S
/ Q1 O* `- J$ y5 U/ n
他有不错的笔墨功夫,会画几笔颇有意境的设色山水,能写一手很有风骨的瘦金体,还能吟几句中规中矩的诗词。他也通些音律戏曲,能唱整出的文生戏,胡琴更是拉得极好。 6 D; C% E$ E6 a |( ]
# I7 L; _8 N8 q6 w1 G) {) P7 Q 他这些在以往年月里用来打发时光的能耐,现如今亦可为生存换些小钱,供他在胡同里租上一处带两间小房的院子,不至衣食无着,流落街头。 8 x! Z2 H5 s& y
9 h1 o1 p0 V; O( E
他的字画卖出的不甚多,偶尔有人请他题几张扇面;却有不少票友看中他的好胡琴,时常有人上门请他托戏。 8 y9 E9 j$ A0 ?* |- p
4 X/ b/ B1 J5 T. d. v 他为此结交了很多人,更因为他的风度与谈吐赢得无数好口碑,从而引得更多的人寻上门来。
/ a6 E! Y; h; A6 v; J4 Z+ w6 O3 ?6 f* r
他的身量不高,却能把最小家子气的衣裳穿出最高贵的气派;他从不因曾经的家世而骄傲,也不为如今的落拓而自卑。他永远那么气定神闲,悠然淡定;他待人不过分热情,也不十分冷淡;他不曾巴结过什么人,也没怠慢过什么人,却得到菊儿胡同街坊四邻的一致尊重。
: X& O& m# L' |( g3 K; I9 x
% H# ~4 V0 `2 F( V! ^- t 菊儿胡同还有一位人物,人称二爷。
4 L, h2 {5 i0 J+ G
/ A6 j! h) @( f, R7 |8 ? 二爷姓秦,是秦家的二少爷。秦家同小毓先生一样,是菊儿胡同后搬进来的住户。
' j* u: N+ F8 Y9 L: _% x( p0 s( P9 \4 N6 O
秦老爷长了一双高高在上的机灵眼,甚会审时度势见风使舵。军阀混战时期,他凭着那双看透山高水低的慧眼,在各省辗转做过几任油水丰厚的小官。及至民国丢了职,也已经捞足捞够。于是他们举家迁往北平,顶下菊儿胡同最好、最大、位置最正的一处院子,吃着老本等待进新政府谋差的机会。
H) d, ]/ E9 i. z6 u / g: \9 D6 Z6 p# R! i, n" N. |5 l5 q. m
秦二少爷是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,早先被一心指望能书香传家的秦老爷狠逼着读过一些书,偏他好动不好静,喜欢耍把式练功夫,越大越背离老爷子要他读书做官的期望,现如今更是十天半月不碰一下书本,却日日把拳脚舞得呼呼生风。
, I4 [! C6 C# g# i) K5 i# u7 S
. q4 l- b5 s' u 因他脾气暴躁,点火就着,不光在外打架惹事,跟自家老爷子也混不吝。有次把秦老爷气得口不择言,指着他道:“你哪是秦家的二少爷,你生生是我的二爷!”
! {8 f4 _7 X5 p3 P- Q' j# Q
q2 L0 d% O$ i+ ~ 这事不知被哪个嘴快的下人传出去,“二爷”的混号便由此叫开。
2 ]0 L* }5 v9 Q. s
+ n% i+ O; w6 o7 g( M1 l 秦老爷一怒之下不再多管二少爷。他也想开了,好歹还有个一向斯文听话的大少爷,人又机灵通达,若能寻机会在新政府给他觅个好差使,后半辈子就可靠他了。
M' C. Q1 R6 ?( ]5 r) R% k+ O
/ U w/ @3 q# l. O& O6 q" Q( n- Q 二爷把自己当个豪爽又义气的江湖侠士,在外打抱不平是家常便饭,若有人求助更是义不容辞,有十分力绝不会只使出九分九。 - m5 E ~/ Q! W6 N4 c% G
. J: }! R( y0 y2 ^1 f( I 他学功夫时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,因此他从不轻看谁,也不高抬谁,跟谁都亲切周道。菊儿胡同左邻右舍百十号人,不论是窝脖儿的,搭棚的,拉洋车的,还是洋行里做事的,他跟谁照面都大声打招呼,笑容与言语都透着实打实的真。 + l6 R6 @$ y4 E: y1 `) h
, Y1 {2 h" c! n9 t( | t 二爷与小毓先生头回碰面,就觉着他的言谈举止、行动做派与自己平日里见过的人都不尽相同,却是最得体最叫人瞅着舒服,一见之下就教人想与他亲近。
6 l$ K' w" Z* S' F) n ~4 x2 }8 b; \9 U% p6 T/ P
二爷对自己的为人甚是自负,相信无论何人,但凡与自己略有交往,便不会不念他的好,愿与他成为兄弟朋友。
5 m6 }0 f0 n: `9 o7 c% A# V$ ~" r1 e. v; ^9 k! X- x
他既想与小毓先生结交,自是勤着登门拜访主动上前示好。小毓先生对二爷的热情却没有做出同等的回应。客气归客气,再无其他。虽说叫人挑不出理儿来,二爷却有些焦躁,因他拿捏不准那人是不是厌烦自己。
) r( ^4 j* U3 W: c$ k' J# _ w0 z8 R2 p5 h2 E8 Y8 Q
——笑成芍药样地跟他打招呼,只换来他轻微的一个点头;口沫四溅地讲了半晌趣闻笑话,他也只会把嘴角往上动那么一小下;义愤填膺地与他论不平之事,他脸上宁静得连半个表情都没有;巴巴地送给他时新的小玩意儿,他收下就随手放在一边,也没显出点高兴或是感激。8 W) M) j3 x4 v% i( f f6 e
5 R' F A4 X2 `- s: w5 ^) v
焦躁之余二爷还有些心虚:小毓先生别是自持身份高贵,瞧不上他暴发户般的家世吧?
- |, Q* G& v0 [
' B# ~2 p7 t I1 E) _* }/ L 人小毓先生可是从楠木柱子琉璃瓦的大户人家出来的,什么没见识过?自己为他花心思淘换来的银色鸽铃、大蜻蜓风筝、内壁绘着美人的鼻烟壶儿,与他过去曾拥有的玩意儿相比,怕是连个边角料也不如。
$ h; H/ F! s+ V* D4 X
" M6 f0 z7 D0 Y7 f2 E( g) [ 二爷灰了心泄了气,可还是照样勤快地往小毓先生的院里跑,只是不再上赶着讨好他,而是看画儿似的瞧他同别的访客说戏拉琴,吟诗作对,挥毫泼墨。 6 w- l# J6 X* X2 I5 d
6 T9 {1 d+ @6 G1 k
往小毓先生那儿跑得次数多了,二爷又一点一点捡回了自信。原来小毓先生待他与别人并无二致,跟谁都是一样的不远不近却礼貌周全,没见他主动邀谁去自个儿家,也没见他上谁家串过门子。
& K+ G% v# ^7 Q: L8 V# d+ ]
2 l) P9 e0 ]% a% N* X" V 他的心性合该如此吧?二爷转念一想,又回到原先的热烈不羁。他的心性也是合该那样。
$ c) i) s: V6 n( y; x* q- a, h
# I) C! g: k9 }* o9 E0 B 入夏以后,日本人在卢沟桥外囤兵的事传开,更有人说得绘声绘色:“枪口炮眼直指着城门楼子,说话就能打进来!”
5 A4 B6 P3 }% N! G! z8 R8 k$ N* h' w
二爷日间上了街,想瞧瞧北平人都有什么动静。
# V5 A/ R/ x6 c" R- M3 E, A
- @' P+ j" n% S+ p% q 在他看来,虽说要打仗的事传得邪乎,可北平还是那个热闹的北平。中山公园、东安市场、天桥、及各处的剧院戏园子,也不比往日清静。北平人该笑的笑,该闹的闹,在大街上斗气拌嘴逞能动手的,也是一起儿又一起儿,比月前只多不少。
( B2 O/ c# s" S/ z" D3 s+ `! [7 Z, l2 H# K% L
二爷一人溜达到北海,眼望着水里成片的粉嘟嘟半开的荷花,心里甚是宽广舒畅,仿佛小鬼子打进来的事不过是个谣言,而那卢沟桥更是远得没了边,无须他去挂念。 / |4 l5 D( @$ `6 ~( `* d
9 _ G) g) A" \5 V; O& n; [2 P
二爷左手边不远处的石凳上,坐着一对喁喁交谈的男女,女的烫着现下时兴的鸡窝头,男的穿着格子西装,一看就是新派人物。
5 p8 O/ V% i( j% a& {6 b; o. `) T. ~' A0 Q/ K
二爷并非有意做听墙根儿的没起子事,偏巧那男人说了个二爷不明白的新词:笛耳*。
; S1 u3 a7 w% N6 m2 q
) Q) p& M2 Y+ m8 Q! {& _ 二爷愣了一下,又轻声默念了一遍,确信自己没听过,也不知道那个词的意思。他本想不耻下问地向他们请教,转头看见那女人粉团般娇羞的脸,睫毛垂下又掀起,一双春水样的眼恨不能将身旁的男人化在里头。 3 Q& h7 r5 w O* ?; m3 t6 S
/ p, q! \5 x/ r. s% F2 l 二爷暗自又默念了一遍“笛耳”,牢记在心里,满意地往家去了。 $ i7 z: y: U2 I
" h5 O; q1 r( h 他断定“笛耳”必是个最时髦最动听的赞美之词,若能在最合适的时候说出来,必能叫听者既高兴又熨帖,而说出这个优美新派词汇的人,一定会很有面子。 , v# E$ [$ A& y6 e- n: c" A& A( d# m- @
# O1 r" P. I2 s* \" b" w 他决定到小毓先生家寻个时机,自然而不经意地说出这个词,叫他不仅对自己另眼相看,还得又羡慕又佩服地夸奖一句:二爷厉害,知道的可真多。
$ V& S3 `. [8 `, T9 h : a. A# F7 R0 Y' |( f% G0 g% i
二爷走进菊儿胡同,到小毓先生家几步远的地方,瞅见他正站在门口与一个男人说话,旁边的洋车边立着车夫。 5 f0 v E( J/ h3 _- t) H2 u
. G% o+ e2 C+ [# t4 U) C 二爷瞧那人长得面生,不象菊儿胡同的街坊,怕这会儿走过去打扰他们说话,就先到一边的背荫处站下等着。 # C6 i* _ K E) P8 o
. y4 g c) B S$ d" X
只听那面生之人说道:“小毓先生,求您好歹给我们奎爷个面子,他是真心实意地请您给托一出。我们爷说了,票戏非得有您的胡琴才成。也不劳烦您上戏园子,只去我们府上花厅,都是自家人,随意得很。”
+ h* y& l( Y, A: g$ j$ f3 _. a7 G0 n: ?5 r6 g* f) t) V' n. F
二爷撇了撇嘴。他知道这个奎爷是何许人物:此人乃北平最大的票友,唱功不错,有几位老板曾赞过他的戏。7 |5 X& b0 ]1 _4 U! J
$ |2 s$ x8 U I# f3 W) B 小毓先生仍是以往不瘟不火地腔调:“多谢奎爷好意,在下当真是身体不适。当初不搭班也是为图自个儿说了算,不必强驽。烦请您给奎爷说,小毓承蒙他看得起,日后必跟他当面道谢、陪不是。” " p" a3 P$ V0 k# G; i: V! o
: h" T$ [* b( S# c) D: o# _# n4 T 传话的家人说话的嗓门高起来,话也变得难听:“小毓先生,劝您别太拿自个儿当回事。我们爷请您托戏是赏您脸。您还真当我们爷看上的是您的胡琴?”
( w- j$ G! U5 U( Z4 [. V* g) W$ ? # C- h) F' e3 ?, l% t4 x
二爷听着不象话,抬脚想过去相劝,那下人竟动起粗来,又拉又拽地抱住小毓先生的腰就往洋车上拖。 8 \1 ]6 x$ ~! ~8 N4 [
+ O2 |& u) v) m1 f) }7 u
二爷的火“腾”就烧起来,二话不说冲上去,抓住那人的后脖领往外一扯,再往远处一掼,那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躺在了地上。
, F' o7 ~! x- X
9 D# Z: E1 Y7 R) Z 只见他身手敏捷地一跃而起,指着二爷不干不净地骂起来:“哪个没提裤子的,把你露出来管老子的闲事?”
; g% S- A5 @% v, J3 N% {' ~
6 ^- E2 m+ ^: ~! s: v; z 二爷一听,更是火冒三丈,铁锤似的拳头挥过去,几下又把那人打翻在地,紧跟着就是大脚一通狠踹。
8 A) Z% z. R+ V( Q# A- c% H% F8 J# h$ v# A: V$ _# M9 z
“爸爸哎!您饶了儿子吧!”刚才还穷横穷横的人,立马双手抱头蜷缩在地上成了软蛋。
" Y' f4 f' X* M( l3 ]4 h0 H# } G$ m* y; X L6 K/ `7 a; z
二爷抬脚还要继续踹,小毓先生抱住他的胳膊道:“二爷,他既‘叫’了,您就饶了他吧。”
! M, y5 h2 @9 {
: u+ m1 u9 X3 _8 M I 按北平的规矩,动手的人若有一个叫了“爸爸”,另一人没打够也不能再打。 ; [4 k+ m+ O' w/ B4 p
& E2 S, k1 f; N- {' l 二爷只得硬生生将踹出去的脚跺在地上,吼道:“滚!回去叫你家奎爷好好管教管教!” : f8 h, Q* v- G |
1 @7 e: o% A: O. K; T, ~$ K
小毓先生将二爷请进门。屋里有几位访客见二人面色有异,刚想询问,二爷已经耐不住,连呼几声打得不过瘾,把经过连说带比划地学了一遍。 4 T" p. T! @6 d8 y7 j8 s3 A
* h( y: l$ b/ F 众人听罢,先把无礼小人骂了一顿,又拱手道:“还是二爷厉害,”“多亏二爷在跟前儿,不然小毓先生非得吃亏。”
! z1 i* ~+ O+ D4 G( T
( k/ b' n* s' f 二爷心下得意,接过小毓先生端过来的清茶,正跟他脸对脸打了个照面,觉着他看向自己的眼神都比平时温暖许多,二爷脸上更是乐成大朵姬花魁的模样。 - f" I/ F/ s8 j, o
/ Z; ?$ I: D) k& [. v 这事过去,大家伙又拉开架势接茬儿说戏。 ) M X4 V+ g) }0 L0 m
; M y; X+ f1 |3 L8 s; ^
只见小毓先生端坐于方凳上,姿势极优雅又极自然地拉起了胡琴,有个清水脸的“老生”站在屋当间儿“咿咿呀呀”地唱。 ' M8 U* X$ L8 B( W
( O, e# f# q* I 这位“老生”票得极不地道,嗓音甚是难听。 " ~9 O) p0 L% v0 ]- {
# d+ v% V) s8 h$ h \
二爷皱着眉头听了几句,一个劲纳闷。他看不出小毓先生有何身体不适,而这个“老生”的唱腔跟奎爷比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不知小毓先生怎就非得给这半调子托戏,驳了奎爷的面子。
4 l1 Q- R( H8 y! {- _, A
" _' ]8 Z- h9 l1 P; K 没过多久,日本人进了城,巡警们开始吆喝着净街。
. y: J! V- P5 H, e
4 b7 w; w" I* q 北平的善良百姓这才醒回味来。当年皇上出行才净街,难不成这小鬼子要当中国的皇上?原来贪心的小日本守着卢沟桥,不是看上了那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子。 ! l) q+ O" o. ?. {( ?! R3 f4 x
# J3 Q( b0 |5 k) o% S% _ j 北平人是顶冷漠又顶热心的,他们不管是大排场的出殡还是寒酸的发丧,都能拿出最大的兴头去观看,过后还要与众人极详尽地品评,总结出无数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。他们并不管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。
- x8 d% h3 \: h L' c$ E. {* H" v0 q/ M# h5 z
起初,他们就像等待殡葬道场一般观望着守在城外的日本兵。而今知道了他们的野心,北平人自然要动怒。但是北平人的怒气又是那么短小,眼瞅着街面上一队队的短腿子兵和走路跟磕头虫似的日本娘们儿,他们更愿意在背后用最恢谐的语言贬损或是咒骂,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聪明。
6 d" N9 \! y9 d- O4 C! T! z" P N$ A3 ~ ]
: p/ o' ]( k: i+ t" I 北平人还惯于自我安慰,因而他们并不十分惊慌:“庚子年八国联军闹得多么凶,末了儿还不是得走?这回不过是一个日本,他们就算再贪小、再霸道,架不住咱中国人能忍!咱大方点儿,忍到他们吃够拿够,到时候还得卷铺盖回自个儿老家去。”
* I4 j6 l/ S4 E- D7 o0 S7 c1 z9 k
E9 y9 G7 w5 P: D9 j 二爷更是心宽,依他的想头,就算这天塌下来,也会独把北平这一块留个空。
% V/ ]* M3 X' i' J- `
1 q8 v7 K7 E3 ` 这一日,上外头运动差事的秦老爷子拿回家一手巾包昭和糖。二爷早就惯了有啥新鲜玩意先拿给小毓先生,见这糖又没多少,索性整包拎着出了门。
0 d- b# M' }! p) m3 h7 f' T- k g2 o, O
走在路上二爷又寻思,若是小毓先生问起这日本糖是啥滋味,自己说还没尝就给您送来了,叫人听着就跟自己多上赶着似的,面子还不得丢到姥姥家去。不如趁现在没进门,先尝一颗再说。 ; Y: I- O) I9 }1 x8 ]( p0 D1 r' N
( {2 r; J+ p) C- o" n
嚼着糖二爷心里直念叨:这日本人的东西就是不成,花布比中国布鲜亮吧,可它不尽穿,没洗几水就破窟窿;这包着花纸的昭和糖瞅着怪好看的,吃起来却粘牙。 ' d6 W+ A" |) b4 h% Y; B
) [/ i. P% B* W H; ~
二爷站在毒日头低下,用舌头使劲舔粘在门牙上的糖,连巡街的李巡长过来打招呼,他也没法跟往日似的大声道一句“忙着呢您”,只好紧闭着双唇略动动嘴角。
7 M% O8 K1 H: A' @2 k* O5 b4 o1 g$ \
4 `1 m0 G* Q5 F7 I 李巡长盯着二爷的脸死劲看,嘀咕道:“今儿您是怎么了?学斯文呢还是跟我逗闷子呢?”
: G( z% d0 q% y. B
" R" |3 k R7 t% O4 @! f 见二爷紧着皱眉瞪眼,他自以为明白了,边往前走边扭过头说:“嗓子坏了,赶紧上同仁堂抓点清咽去火的药。这日子口,不知道啥时候就上板关门。” 6 ~2 G6 b8 Z1 O8 f7 `8 H
: `. `0 B! ~1 Y6 [
二爷眼瞅着李巡长的背影拐出了胡同口,才把牙上粘的日本糖弄进肚。
7 ]6 m! j3 n% t+ V, `+ L
& k) K& g) |% A; l+ V% _ 他跺一下脚,犹豫要不要把这粘糖给小毓先生送过去,又转念一想:这昭和糖再不好吃,好歹也是远渡重洋才到了咱手里,怎么着也得叫小毓先生见识见识。保不齐原该就这么粘,人短腿子就好这口呢。
+ c5 `0 L0 P9 z8 Q8 q* _
$ Z+ w/ H# |4 {7 z( u 待二爷把昭和糖献宝一样递给小毓先生,小毓先生不但没接,还往后退了一大步,冷冷道:“请二爷拿回去。” 0 @* [2 \" F" R/ g& |# ], o4 U+ f
; K5 Q0 W: Q$ E: ~3 \6 c. e7 D
二爷当他这会儿不想吃,就把手巾包放在桌上,说:“不吃你先放着,想吃的时候再说。”
6 s6 W% \5 D& \" x, N
& j8 ]# h! N# M, l7 d. J7 O 小毓先生的脸色阴沉下来,眼里也露出鄙夷之色:“还是请二爷拿回去。我不会有想日本吃食的时候,我这屋里也不能放日本人的东西。那糖,是庆祝北平“陷落”的礼糖,我吃了,心里会发苦。”
+ t' c! U9 b* |* |
) i1 \$ D# F) ^: D& M. N 二爷这会儿才知道,小毓先生不是不要他的东西,而是不要日本人的东西。他心里刚宽慰一下,又揪了起来,脸上也很是挂不住。他抓起那包糖,边往门口退边说:“那我拿出去,这就拿出去扔喽。”
+ n) U& L% t B' H
4 n+ P/ y1 @8 I c6 v7 W2 }: S 二爷出了小毓先生家的院子就狠狠把那包耻辱糖摔在了地上,又不解气地踏上几脚。他回想起日本人进城这些日子,北平人的北平在短腿子的强迫下所受的委屈:中国的商家被逼着收下日本的军用票,短腿子兵当街绑走年轻的学生,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流氓吃饭不给钱还砸了铺子打伤伙计……
. h* H6 I( t1 _+ n0 b# [/ K7 v5 `9 a! L5 z& K" i* X+ |
二爷又站在了毒日头底下,越想,越恨;越想,越悔。 B' C' G) O. p' ]" r" H
/ V- S) f; D: y: k 小毓先生说,吃了庆祝北平“陷落”的昭和糖心里会发苦,他现在当真是从嘴苦到了心肝肺。 ( F( n1 I* G! g6 x
X7 L" Z5 c, F6 w4 }$ n$ ]. S2 L
也等不及走回家了,二爷贴墙根儿站了,躬下腰,“呸呸”淬了几口唾沫,又把手指头伸进喉咙眼里抠,逼得自己一阵干呕。每呕一下,每吐一口,二爷对日本人的恨就多添几分——谁叫他们害自己受这罪的。
2 y9 e: ?: F& l" u' x
$ Z9 h" J7 h. f2 Y; ~" P; d# h 过了几日,二爷又在小毓先生家遇着那个唱老生的半调子票友。他强忍着在一边坐了,紧盯着拉胡琴的小毓先生,想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。
' j1 a2 C% R1 F$ f, v) c( f8 _3 h) {* a( w1 o+ [' }
小毓先生看二爷的脸几乎扭曲成了包子,自是明白因由,便走到他跟前说:“你若累了,就上里间屋睡一会儿吧。我们这儿还且着呢。” 6 b" z ?2 r5 A' z/ ^
9 T Q4 x6 c! b x- ?. r( A& ~0 G 二爷感激地冲小毓先生作了个揖,立马站起身躲了出去。
* Y& {: K/ V+ C' m; P9 |
l J7 O9 d3 s' i6 k3 ~, G5 V6 X 里屋是小毓先生的书房兼卧室,四白落地的墙,显得屋里既干净又敞亮。南窗下是一张书桌,一侧是床,一侧是书架。
l% t! M$ ^7 o3 w! a) ]0 A" o, {) E
# n1 `7 _& M D# \. s 二爷走到书桌前,翻了几页摆在明面儿上的书,从最底下抽出一张纸来,上头用瘦金体题了几句未完的诗:
" o, X9 v9 j. M. R; E# f. x% T
5 V+ |1 D2 m1 L 千里刀光千里人,声色无欢渐断魂。
8 `8 X! ^; \# t$ }2 F: p
' {( v2 k4 G% h, ~3 A 冷酒暖花明月夜,长亭断柳空山门。 ! o I5 a- z& J3 s6 w: e: j* Z7 _) x
8 a8 K/ U3 M t. T d) s
涛生云灭人焉寐?国破山崩家安存。 9 o4 x! B" W9 {3 p- g9 E
( w( ~5 K/ w; z 二爷看得心潮澎湃,一阵难过一阵激动,恨不能立马把那些闯进别人家里找便宜欺负人的小鬼子撵出北平、撵出中国! 3 s9 u R+ r4 ?+ P8 c. n. p$ z
$ L) R4 d/ ?" U- q) W
“阎先生走了。”小毓先生撩帘子进来,看见二爷在书桌前一阵忙乱,似乎在藏什么东西,不禁问道,“怎么了?你捣什么鬼不成?” ( ^. v0 \. n; y4 y, A
. Y1 u' ~/ m0 {9 p 二爷转过身,走到小毓先生面前,胸口突突地鼓动着,心坎里无数钦佩赞美的词搅成了一锅粥,怎么也挑不出一个最合适的来赞那首未完诗。
$ R2 c% G3 y# l0 t2 E
5 c! y& C' \7 n7 E7 h6 }% U 小毓先生被他盯得有些不自在起来,睫毛垂下又掀起,不知道该看哪。
& P: s9 v& D- O% |% [
' Y4 [2 z3 w0 _- G 二爷由此想起了那个在北海跟一对摩登男女学的新派好词,心里暗暗给自己叫了一声“好”,清了清嗓子,发自内心地说:“笛耳。”
* I; ^8 ]9 Z; h1 l$ p
3 u. k* H0 M1 u/ B; s2 V& h) d 见小毓先生似是不解地皱起了眉头,二爷心里一阵得意,为叫他听得更清楚明白,二爷将嘴凑到他耳边又字正腔圆地重复了一遍:“笛耳!”
. l) _& f6 D! { E& p `) |: Q
$ r# ^8 o' j* [4 ?( w" Q; b 小毓先生的身子轻颤了一下。二爷满意地笑了,他相信小毓先生一定知道那个词的意思,不然,他不会羞红了脸,连耳廓都染上了粉红色。 7 i* C. C" c% w& [8 q4 Z
8 m9 }& f( ~2 S: c 在这个最恰当的时候,他能如此自然地说出那个最时髦最动听的赞美之词,二爷很是得意。 , c6 ^ p4 C) p `
; J" h+ u3 o" | M 因为太过于喜形于色,二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对劲,就跟吐出“笛耳”这俩字一样自然,他在小毓先生泛红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口。
' L$ a- u) i' }" W; l6 u8 i$ a
! s5 }" }0 R6 n0 _ 小毓先生的一张脸刹时涨成了猪肝色。他用双手抵着二爷的胸口把他推得向后趔趄了好几步,自己也喘着粗气说不出话来。
1 y( y+ c# |2 X: ?: p1 b$ [- L _( l1 T- i7 |! W+ X
二爷愣了一会儿,突然夺门而逃。 " z( t* ?, R( F5 o3 ]% [) G$ v% n
/ M5 [8 @7 Q2 y5 c
回到自己家,他使劲捶打自己的头,悔得肠子都青了——今儿个如此失礼地冒犯了小毓先生,以后还有什么脸见他? ; U. n! ^- F7 d; f) I
' z1 }1 A+ k F
一连半月,二爷没敢在小毓先生家露面。
; l7 l# W0 C0 o* ?. N
$ ~8 V. K: i' h* u 依小毓先生的性子,更不会主动上门找什么人。但他多少有点惦念二爷,不见还怪想的,好像少了点什么;但是又怕见他,因为知道见面少必不了一场尴尬。 . ?) a$ L; ]3 n! h: D
4 Y8 f2 A/ c; e7 s' b 小毓先生想到这,不禁伸手摸了摸曾被二爷亲过的地方,脸颊竟然跟那天一样热烫起来。
. C1 W' ?: w5 r' N" \
" Y) P6 K) B: u 这天下午,聚在小毓先生家的几位票友和访客都在说一件新鲜事:有个中国人,在前门楼子把个日本兵打得哇哇乱叫。
1 d; @( K( Q4 }$ L5 `+ h
! o% E% ?8 [5 o8 |& v3 E; _ 唱老生的半调子票友说:“有个车夫拉客人到前门,收了钱刚要走,就被个短腿子兵拦住,逼他脱了衣裳检查,然后就用枪托打他。因为车夫收的都是咱中国的钱……” 2 {6 @/ a; r4 ^: m: J
$ v' y% P W+ j3 K0 o0 d& z0 h, z+ L
小毓先生一言不发,双手攥成了拳头。 ( w" Q* O- v9 E3 D% i- {) {5 B
' o$ q! Y3 ]# y/ n- W: c! o 旁边有人插话道:“幸亏有个厉害的中国人,把那短腿子兵狠揍了一顿,给咱中国人长了脸,也救了那车夫一命。不然非得被活活打死!” " V0 ]( W- V* @+ ~. [ ~
) V3 z& i+ a8 I$ y3 w; G2 d
“后来来了一队小鬼子,跟前门楼子开了枪逮人,一上午愣没抓着。有人说那位英雄会飞檐走壁,是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林侠士。若中国人都跟他似的那么厉害,看谁还敢跟咱们叫板?”
: ^. t* U1 Z' e% _9 T* t' v5 i/ H# i% l7 J* h4 g
小毓先生握紧的双拳渐至放松,脸上也浮起微笑。 : @ `# b& X& I5 c- D
: v7 V5 r! Q, M! }! N: I5 h+ J 吃晚饭的时候,小毓先生家的人已经都散了,突然有人打门,开门一瞧是二爷。 # D. H2 D6 O; h+ j5 j) w) }! z
: z! T7 s" f0 y) c( p 二爷问小毓先生可听说日间前门楼子打日本人的事,小毓先生答听说了。然后便无话。 6 [, |' u$ _- [/ D
: _# }+ Q# A8 P% }2 J
二爷看着桌上的两盘饺子,咽了口唾沫,说:“我还没吃饭呢。”
' S7 y. c& |, l$ I% A M5 @
+ [' j. E; @* `1 h 小毓先生给他添了碗筷,还倒了醋。俩人相对而坐。
- t. l: F7 D" Y1 [" M2 i, e8 y. f" `& h
二爷说:“这西葫芦馅不错,挺香的。”
" }9 I4 a4 B7 C9 u7 x' i- D1 [0 p; [" v% I [6 w4 O! G$ A0 k2 u* Q. s
“是东院沈太太的手艺。”小毓先生应道。 r) g5 K# a0 q) F0 F
+ u" E' l/ i7 O9 g 吃罢饺子,二爷还没走的意思,又说起前门楼子打日本人的事,问小毓先生怎么想。
( u- y- n- S4 F P4 ^. |
; X _' E' \+ B 小毓先生夸奖了几句那个敢打日本兵的中国人,还说,中国人要都这么厉害,就不怕什么小鬼子了。
8 f2 T3 b) v1 ?8 @
7 c& Q; C2 q; f 二爷笑眯眯地听着,小毓先生反问他怎么想,他却打岔道:“我今天晚上,想睡你这儿。”
! H- X3 O" y# Q4 e. D9 w$ }, j$ Z r& O3 p. B
小毓先生的脸又充了血。心里可劲骂自己原先看错了人:都做了亡国奴了,二爷居然还有闲心玩什么“我说前门楼子,你说机枪头子”的把戏,净说些不着调的话。 2 a7 N& K9 g# w& v4 E
6 T. {4 ` V7 C9 J1 N8 u
二爷见小毓先生动怒,忙起身说对不住,叫他别往心里去,就此告辞。
5 s) b6 p7 [! N1 Y& e # t( ^9 A1 y6 t0 H- l, `
小毓先生这一夜睡得极不踏实,做了很多不连续的怪梦,梦到无数人在奔跑喊叫,一片嘈杂。 # J* ]% J/ Q$ R# D1 p
: y0 y# t: w R3 {$ a4 R
第二天一早,小毓先生就听说昨天夜里菊儿胡同来了日本兵,绑走了秦家老二。
) n q/ r3 @. S. S( u
4 \% e3 f; p6 D# ]0 g “小毓先生您知道吗,昨个儿在前门楼子打伤日本兵,救了中国车夫的厉害角色,就是咱们二爷。” ! K. I" L3 Z9 h& J( n! ^
5 g( m% m4 N' H" M8 ~ “二爷本来都跑了,不知道为什么昨晚上又回来,让恼羞成怒的小鬼子逮了个正着。二爷应该远走高飞,或是找个信得过的人将他藏匿起来,怎么能回家送死啊!”
+ ]/ m y1 |2 _6 f ! x# b0 S* o# T0 G9 d, |" s9 C
小毓先生头重脚轻地回了屋,抱头趴在了书桌上。突然,他想起那天二爷似乎在书桌上藏过什么东西,又抖擞精神翻了起来。
% F( T; ?& A/ T, g5 j& {
% N" D" n, a8 Q3 P- m7 L 书页里掉出一张纸,是自己当日未写完的诗,现在,已经完整。被二爷补上的最后一句,笔划饱满,充满豪气: ) I6 J1 J! s+ Q8 B. ^# f; p% W% }5 F
; }( C' }( Y9 h$ n 烽火平定中原日,放歌纵酒共黄昏。
% r) m/ t/ i7 a. o3 |
' S: V; m# }, d* n! Q |# H 小毓先生仰靠在椅背上,把那张题了诗的纸蒙在了脸上。 % T$ F) `6 W; f2 Q% Z
' _3 b O' e- u7 S0 b/ y* I 二爷笑吟吟地从字迹间走出来,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如何狠揍那个短腿子兵,又是如何解气如何痛快。 , C- U& Y0 _/ L8 F
+ R2 p. V, w! ?( H l& x8 v
“二爷厉害!”小毓先生大声说道。 ; g- K' ~# z5 _
+ ? y" c" m7 Y! d1 s' W
现在,是北平人,乃至所有中国人,该厉害起来的时候了! 4 Q X1 O% y% U! Q
( c9 y* o: \! K
—— . \+ |9 C1 G* J9 Z+ ~; Y$ Z! i
[. l3 V( p0 ^$ k3 o* G; U3 I
*笛耳,dear的音译,用法取自老舍先生的作品《离婚》。当年第一次读,看到小赵叫老张的女儿秀贞“笛耳”,我琢磨了一下才明白是啥意思。 , h! ]4 X) g! P5 `
' ~. A0 z$ D' v; N
完 |